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

情人節吞掉的巧克力。

這幾年,大概是年紀的關係吧,對於甜食的要求有改變。
小時候怕甜,總覺得甜點只要不太甜,就是好吃。
巧克力喜歡黑的,越純越好,從60%吃到99%,
苦到舌根發麻還是覺得好香。現在年紀大了想開了,
甜點,就是要甜呀,對不?
See's的巧克力以前吃到會大罵和Snicker一樣沒深度的,
現在卻覺得很幸福,「花生,軟焦糖,和牛奶巧克力」,
甜味和香味逼到一個極限,豐富的味覺刺激讓人想閉上眼睛,
任是低俗也動人呀。不過這個情人節吞掉的四盒巧克力,
只有Moonstruck是US本地品牌(而且,他不偏甜),
Godiva和Neuhaus都是來自於比利時。
Godiva:
抱歉連銀鍊也順便入鏡了,同樣16顆裝的這次吃掉兩盒。
Godiva的東西在台灣貴到離譜,
在台北生活的時候我自己是絕對不會去買的。
(很多日韓系的巧克力都很合亞洲口味,在台灣買很容易,
自己當零食吃實在沒必要去擠比利時的牌子。)
但是品牌有品牌的價值存在,
他確保了趁新鮮吃你絕對不會有「難吃」的感覺,
(個人難吃感覺的舉例:HersheXX全系列,
這牌子的巧克力怎麼做怎麼假。)
就連我不怎麼喜歡甜酒巧克力,Godiva也做到
「減一分則酒味太烈,增一分則太甜」的剛剛好程度,
於是乎32顆讓我在大血崩的這兩天一次嗑光了。
(不見得每顆都出色,只是都不難吃)
Neuhaus:
得抱怨一下我拿到的2008情人節紅心鐵盒
美國版裡面的內容「不新鮮」。
(別問我怎麼知道新不新鮮,
手工巧克力比較過幾次就知道了。)
真是太枉費之前對他片裝巧克力的美好印象,
這一盒每一顆吃起來都超痛苦。
既然表現失常就不多作評論了,跳到一定新鮮的Portland本地品牌
Moonstruck:
也是情人節限定的鐵盒
包含六種口味。(Dark Chocolate, Milk Chocolate,
Ivory Chocolate, Dark Chocolate with Espresso,
Dark Chocolate with Chile, Mayan Bar.)
Moonstruck就真的不確定台灣有沒有了,
連美國都只在OR本地和少少幾個州有分店。
他引起我注意的第一個理由是因為:他價錢偏高
人家同樣是Native的手工牌子See's可是一磅只賣15塊,
他卻敢定價超過Godiva。
其實不管是什麼東西,大部分起源於美國西岸的名牌文化
給人的感覺都是很「平易近人」的(當然有例外,通人勿苛)。
是以引起我一探究竟的興趣。
幾次下來其實發現他的「巧克力品質不錯,
但製作技術則是okay的程度而已」,
於是乎他的片狀巧克力會比花式巧克力好吃很多。
(花式巧克力的照片呢?因為每次都是去晃
Pioneer place時買個幾顆吃,所以沒照片 冏)
價錢也便宜好些,他的Dark Chocolate with Chile非常有特色,
如果來portlan玩晃的話會是個主題鮮明可以買回去的禮物。
(100% made in Oregon噢!)